网站语言
搜索
首页- 企业动态-公司资讯-一场城市体育公园建设运动正在掀起

一场城市体育公园建设运动正在掀起

公司资讯
2024-11-22

古希腊人认为:只有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,对人的智慧和身体发育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和影响。

随着人类社会迈入快节奏,高效率的信息化时代,激烈的竞争造成城市人口体质逐渐下降,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,使现代人对体育休闲运动迫切需要。戈罗霍夫和伦茨认为体育公园设在景色如画的园林空间中,它的体育设施、运动场以及在这些场地所举办的体育系列训练活动、体育表演和竞技比赛及保健活动,就会吸引城市居民来此休息。

城市中的体育公园,旨在为人而设计,是公认的充满活力的目的地,通过运动和休闲的力量促进积极的社会互动,为人们的日常娱乐提供优质的设施,更是能够满足公众、专业和业余使用者丰富多样化需求的城市绿洲。在全民运动的大背景下,体育公园如何从容应对新时代的运动挑战,满足人们对于更便捷、更高效、更舒适、更安全的普遍运动需求,完成自身的转型蜕变,成为点亮城市的一道活力风景线?

什么是体育公园

体育公园起源于 19 世纪的英国,是现代城市公园中的一种,它围绕“体育”的主题,向人们提供更为专业、科学、安全、符合运动需求的自然环境。体育公园既是景观公园、休憩场所,也是体育文化载体,更是提升城市风貌,彰显城市活力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
近几年,随着“体育强国”这一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,体育公园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2021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体育总局、自然资源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:到2025年,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的体育公园。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新载体、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、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。

体育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园中的一个品类,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,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,集合各类运动场地和设施,具备体育健身、运动休闲、赛事竞技和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的公园。因此,体育公园也可以成为大众休闲度假的场所,需要构建新业态消费场景,才能拥有可长期运营的“造血能力”。


体育公园该怎么建

体育公园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体育元素与公园风貌的互适性,使体育运动与公园景观融合自然协调;除体育公园的硬件设施配置外,体育公园内还应开展体育相关赛事活动、文化宣教等活动,提高体育公园的服务水平;体育公园的建设还应注重智慧化建设,鼓励公园建立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,实现场地预定、电子导航、健身指导、运动分析、体质监测、交流互动、赛事参与等功能,提升体育公园综合服务水平。

在功能布局的规划设计上,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需求,满足各年龄层使用者的大众要求,尤其考虑学龄前儿童、老人和残疾人的使用。我国城市的社区体育公园普遍服务于区域的各年龄段居民,体育公园设计为开放式城市广场,可供许多年龄段的人活动,以最大程度实现全年龄、全民健身的理念。


建设导向

《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》支持建设的体育公园,具有鲜明的导向,可以归纳为“三个是”“三个不是”:一是支持建设把绿色作为鲜明底色的体育公园,不是钢筋水泥堆砌的体育公园;二是支持建设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开敞式的体育公园,不是体育场馆聚合在一起的封闭式的体育公园;三是支持建设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空间的体育公园,不是健身设施过度侵占绿色空间的体育公园。


建设标准

体育公园应具备良好的绿化景观,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。为确保绿色生态底色,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65%。

大型体育公园

红线范围内体育场地面积不小于15000平方米,且至少同时具有开展8种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标准场地,其中必须至少包含2块足球场、2块篮球场、2片羽毛球场、2片网球场、6张乒乓球台。

中型体育公园

红线范围内体育场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—15000平方米,且至少同时具有开展6种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标准场地,其中必须至少包含1块足球场、2块篮球场、2片羽毛球场、4张乒乓球台。

小型体育公园

红线范围内体育场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—8000平方米,且至少同时具有开展4种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标准场地,其中必须至少包含1块足球场、1块篮球场、2张乒乓球台。

微型体育公园

红线范围内体育场地面积为600平方米—3000平方米,且至少同时具有开展2种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标准场地,其中必须至少包含1块足球场或1块篮球场。

文章来源:澎湃新闻,
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